臺南市推動智慧新都有成 城市動態影像 AI 感知平臺扮演幕後功臣

華碩雲端全力相助 擘畫智慧城市願景

 

長期推動智慧城市的臺南市政府,2021 年正式啟用城市動態影像 AI 感知平臺,藉由華碩雲端負責規劃的混合雲機制,妥善保存歷年推動的無人機與 AI專案成果。城市動態影像 AI 感知平臺第一階段已推出四項智慧服務,未來將會有更多創新智慧服務問世。華碩雲端是數位前瞻科技的整合及賦能者,於組織內部成立 DT (Digital Trinity) Lab,專司負責整合集團內外部的資源,以 AI、5G、區塊鏈三核心替客戶打造數位基礎建設及應用,為臺灣挹注最強大的經營成長動能。

致力發展智慧城市的臺南市,近年正積極運用數位化與網路連結化,打造人民有感的智慧生活,讓臺南文化底蘊中充滿科技與智慧,並在眾多國際評比中獲得非常亮眼成績。為讓臺南市民享有更好市政服務、為城市治理提供強而有力支援,2021 年 11 月正式啟用城市動態影像 AI 感知平臺,讓臺南市擁有多目標的 AI 分析能力,後續將結合無人機 5G 即時影像傳輸,可應用於多種市政管理場景當中。

臺南市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戴偉峻說,發展智慧城市的第一步,就是必須落實數據治理。城市動態影像 AI 感知平臺主打運用 AI 分析影像的能力,讓市府對城市有更多突破性的想像,進而提升城市治理的效能,各局處也能在平臺基礎上,與學術研究單位及新創產業界有更多合作機會。此外,本計畫最大特色之一,就是可降低各單位導入 AI 應用的門檻,無論技術、時程或導入成本等都能大幅降低,讓更多應用能與 AI 做結合。在此平臺建置過程中,我們也很感謝華碩雲端的全力協助,讓專案能順利完成,並發揮超乎預期的效益。

擴大 AI、無人機效益 仰賴城市動態影像 AI 感知平臺

 

身為六都之一的臺南市,擁有歷史古都的美譽,在豐富天然景觀、人文、美食等優勢下,近幾年更是許多人必訪的觀光熱點。自 2018 年臺南市政府將「智慧新都」列為施政主軸,並推動 AI 城市巡檢計畫,期盼將無人機與人工智慧結合,進而應用在市政當中。目前臺南市政府的無人機應用領域非常廣泛,如農業、環保、水利、交通、觀光等業務中,而由智慧發展中心以人工智慧進行影像辨識的試驗計劃,亦已應用觀光導覽、交通車流、建物及橋樑檢測上。

由於臺南推動無人機、人工智慧等應用成果非常豐碩,為求能將相關試驗成果延續、再利用,於是由研考會啟動打造城市動態影像AI感知平臺的計畫。期盼在資源共享的前提之下,可儲存、分享各局處的無人機影像,以及提供 AI 影像辨識服務,擴大相關專案的使用範圍與效益,作為其他局處發展新應用服務的參考。

戴偉峻指出,現階段城市動態影像AI感知平臺的主要任務,是運用 AI 進行影像分析,目前是以無人機空拍影像為主,未來勢必還會有更多不同類型的影像。此計畫評估階段邀請多家廠商參與,其中華碩雲端採用整合世界級 NVIDIA 智慧城市技術的 ASUS Cloud Infra 平臺,能讓即時辨識分析變得更有效率,且可透過混合雲架構結合由台智雲負責商業營運的臺灣 AI 雲(TWCC)資源,創造出應用上的靈活性、對資源進行最佳化配置,因此最終從評審階段中勝出。

混合雲架構效益驚人 大幅縮短AI驗證時程

城市動態影像 AI 感知平臺採用主流的混合雲架構,並運用 Kubernetes(簡稱 k8s)技術建構資源運算叢集,作為底層 IaaS 資源主體,也由於 k8s 的技術特性,使得平臺具備高可用性、水平與垂直擴展的架構。這不光是臺南市府首度導入容器,後續在資源或應用擴充上及模型部署機制上,也有非常大的幫助,期盼成為一個能夠多目標辨識的 AI 應用服務平臺城市動態影像 AI 感知平臺採用混合雲架構的最大好處,就是由 TWCC 高速運算資源負責 AI 模型訓練,在該中心的高運算能力輔助下,AI 應用開發與驗證時程花三個月即完成。當AI模型訓練完成之後,會回傳到臺南市政府內部的私有雲平臺中,並為不同應用場景提供 AI 辨識分析服務。如此一來,市府同仁能專注在問題需求釐清與流程設計上,並持續累積與市政管理相關的 AI 模型數量,奠定 AI 城市巡檢機制的發展基礎。

「華碩雲端規劃的混合雲架構,讓城市動態影像 AI 感知平臺具備高可用性、高效能、高穩定等特性,可為不同局處提供各式服務。」戴偉峻解釋:「特別是平臺上提供 AI Maker 工具,讓 AI 模型開發、驗證與優化等過程可快速完成,對沒有AI 知識的同仁,亦可經由標準步驟化的指引,開發出符合臺南市政府需要的 AI 辨識模型。」

首階段啟動四大服務 奠定智慧城市發展基石

城市動態影像 AI 感知平臺啟用至今,推動共計四項應用服務,包含路口車流影像辨識分析、景點人流辨識分析、口罩正確配戴偵測、社交距離偵測等。在路口車流影像辨識分析服務上,目前部署在安和路一段與中華路口、新港社大道與富強路口、86 號快速道路與關新路一段路口、86 號快速道路大潭交流道接中正南路二段往南等四處,以辨識分析其車流、車種與車速為主,經過示範模型經驗證有高達98%準確率。

在景點人流辨識分析中,臺南市挑選安南區正統鹿耳門聖母廟、安平區林默娘公園兩處為驗證場域,目前辨識準確率亦有 95% 以上。因應 COVID-19 疫情蔓延,口罩正確配戴偵測、社交距離偵測部分,則是與市立安南醫院、安平古堡合作試驗,經由 IP CAM 影像即時串流偵測民眾是否正確配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,偵測結果可進一步採柔性方式提醒民眾做好防疫。

戴偉峻表示,在口罩正確配戴偵測、社交距離偵測的試用驗證階段,其中口罩配戴偵測超過 25,000 人次,約有 730 人次未正確配戴口罩。社交距離偵測在所設定目標區域中,累計偵測超過 65,000 人次,發現有超過 40% 人次未能保持社交距離。值得一提,口罩配戴偵測方案已開放免費授權給在地商家使用,至今已偵測超過10萬人次,發現約有1.5%民眾進出商家時,未能正確配戴口罩,足已證明驗證此方案的可行性極高。

臺南市政府長期推動智慧城市發展,在智慧交通、智慧醫療、智慧教育、智慧觀光、智慧水情等面向均有亮眼成果。近年,臺南市政府更呼應中央的多項科技產業推動政策,未來將以城市動態影像AI感知平臺為核心,在市政中擴大無人機與人工智慧的應用範圍,作為推動智慧城市的重要後盾。

資料及照片來源:iThome

臺南市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戴偉峻